带着透明微笑的谢法根

带着透明微笑的谢法根

一、笑得透明的薛法根(论文文献综述)

薛法根[1](2021)在《文本解读的“切口”》文中提出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就是文质兼美的"宝";解读文本,就要发现文本的教学价值,就像"鉴宝"。看过"鉴宝"节目的都知道,鉴宝必须具备四个有:一是有工具,比如聚光电筒、放大镜、卡尺等;二是有经验,所谓"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三是有学养,对宝物的特征及其背后的朝代背景、人物生平、师承传统等,要有丰富的学识和独到的见地;四是有切口,每一件宝物都有多个鉴定真伪的切入口,比如鉴定一件书法作品,可以从内容、字体、行笔风格及结构造型等角度来判断。

林艳萍[2](2021)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析出与利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审美教育(即美育)是陶冶情操的教育,也是温润心灵的教育,能够提升人的审美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对涵养学生美好心灵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是对小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而现行的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篇篇文质兼美的选文则是小学语文课程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语文教师实施审美教育,首先应挖掘析出语文学科中本身的美。对语文教材里的审美内容资源进行静态考察与分析,充分挖掘析出教材中本身的审美素材是实施语文阅读、口语交际、写作教学等审美动态教学实践过程的前提准备和重要基础。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进行研究。首先,笔者从文献梳理入手,分别从国内外两方面对前辈们关于审美教育、语文审美教育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明确语文审美教育的相关概念、特点、功能等基本问题。其次,以统编小学语文1-6年级共12册教材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梳理、统计了教材选文中蕴藏着的丰富审美教育内容。笔者从文体的视角深入挖掘、分析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选文中的审美教育内容,通过文本分析法将不同文体的选文分类从审美内容的存在形态、呈现形式等方面详细梳理,主要析出描述了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自然美、社会美、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等不同类型的审美教育内容。并总结分析出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特点:一是审美内容承载于文体类别多样的选文中各显审美特质——诗歌文体主要呈现出富有韵律节奏美的语言美、各种意象组成的意境美等,散文文体则凸显出优美生动的语言美、强烈的抒情美,小说文体以刻画各种人物形象美为主,童话、神话文体则以梦幻唯美、神奇幻化的想象手法刻画主人公的形象,记叙文则是通过描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凸显出社会生活的美感内容,说明文内蕴着求真求实的科学真知美、精确简明的语言美等;二是教材中的审美内容编排顺序符合小学生审美心理特点;三是教材审美教育的内容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显,凸显出立德树人的特点等。再次,通过对析出内容的系统分析找出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审美教育内容本身存在的欠缺、不足之处,厘清析出与利用审美教育内容的问题所在。如教材选文中的审美教育内容较为隐晦,不易被感知;重点突出强调语文要素的达成,对审美教育的目标相对模糊;教材中蕴藏的审美教育因素分布零散又交融并存,缺乏一定的系统性等。其主要原因在于教材内容呈现形式的局限、语文本体性教学潮流的回归导致审美等非本体性教学的淡化、审美教育内容类别本身的复杂、多元等。最后,通过对统编小学1-6年级12册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析出描述,结合其特点、存在的缺欠与原因等,从四个方面对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组织与运用提出相应的实施建议。一是要关注审美主体,提升师生自身的审美素养,包括提升教师的审美素质和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二是语文审美教育应立足语文的学科特性,深深根植于语文的土壤之上实施审美教育,明确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审美素养与《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审美教育的要求,加强语文审美教育的目标管理。三是要遵循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特点,根据不同文体的审美特质提取教材审美教育因素,同时把握小学生的审美心理特点,促进教学过程的审美化,在此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以美化人。四是依托校本教学研究,构建系统化的语文审美教育实施保障机制。具体从教材中的审美教育内容如何组织、计划、评价等方面开展校本教学研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来保障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资源得到充分析出与利用,实现语文审美教育的目的,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进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朱晨菲[3](2021)在《磨的是课,成的是人 ——数学评优课磨课活动的研究》文中提出磨课是为了课堂教学改进而进行的教师集体研究,是我国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为了优秀课评比(俗称“赛课”)中参赛教师评优课的形成而展开的磨课是其中一种,它通常会在优秀课评比前系列化地进行多次。“磨的是课,成的是人”是许多一线教师经历系列评优课磨课后的共同感受。本研究以实践现象学为方法论,从过程性视角关注了该活动中“课”的改进和“人”的发展,研究问题有两个:1.在数学评优课磨课活动中,数学课怎样被改进?2.通过数学评优课磨课活动,参与教师有哪些专业发展?遵从方法论的引导,在充分论证了自身的研究条件、意向性和胜任力后,以研究者本人为工具实施了研究:首先,多来源地积累和感悟了他人(含文献)视域中的该活动。然后,兼有“局内人”和“局外人”角色,体验和洞见了两个系列的真实活动,整理并分析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获得的大量第一手资料。进而,经由反思,完成了与他人的“视域融合”,再“本质直观”出该活动中“课”如何改进、“人”有何发展的主题及其结构,并将各类资料灵活地按需融入不同主题。接着,对每个主题,采用现象学写作的方式,逐一阐释了研究结果,并对所有具体结果进行了整体梳理。对第一个研究问题:优秀课评比的规则使得参赛教师提前准备关于参赛课题的教学具备可能,而面向未知学情实施优质教学则是参赛教师执教现场评优课时的主要挑战。教师集体为了支持参赛教师有效应对挑战而展开系列化评优课磨课活动。“以发现问题为目的观察试教”是每次磨课的开端,分为“依据学生表现发现关键事件”和“在分析关键事件中提出问题”。“理解数学知识的境脉与本质”总被审慎地对待,包括“探究教材的编写逻辑与意图”、“从其他版本教材里获得启发”、“在数学知识体系中寻根究底”。“基于经验推理把握未知学情”是讨论的基础,先需“挖掘不同学情的特点与需求”,再“结合潜在难点制定教学目标”。“编排创意的课堂结构与任务”尤为重要,包括“建立简洁且深刻的课堂结构”、“设计合理创新的活动与问题”、“把握课堂容量与时间的平衡”。“设计灵活的启发时机与策略”时时发生,在“推测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进程”基础上,会“预设弹性化的适时启发策略”和“规划即时性教学决策的方向”。“‘因师施磨’迭代推进问题解决”是系列磨课的发展趋势,体现为“注重教师的特质和自我建构”、“试教不同学情调适教学实施”。在系列磨课中,教师们通过一以贯之的各显所长、合作交流、协商共建、观点融合,逐渐生成多角度渐进性理解和多样化演进性建议,支持参赛教师评优课教学设计的不断完善和面向未知学情优质教学的逐步实现。对第二个研究问题:无论是短期或常年参与,经历了该活动后,参赛教师、教研员、专家教师、研究者都会产生各自的专业发展。参赛教师的发展表现在:即时判断能力达至“看得到”、即时决策能力达至“接得住”、教研理解能力达至“听得懂”、教研表达能力达至“说得出”、教研反思能力达至“想得清”、教学再设计能力达至“改得了”、研究性思维的整体优化上。教研员的发展表现在:理解教师能力的精深、教学设计能力的精进、磨课组织能力的精湛、研究性思维的持续完善上。专家教师的发展表现在:教学创新能力的改良、指导教师方法的改进、教研合作意识的改善、研究性思维的不断突破上。研究者的发展表现在作为“局内人”时数学教学观念的变革、有效备课方法的积累、卓越教学意愿的激发、教研合作意识的改良,作为“局外人”时研究方法及其实施、研究结果及其呈现、理解教育实践研究、理解教师专业发展四方面的发展,以及研究性思维的融合发展上。整体地看,以上方面的发展表现和程度都具有相对性,它们的产生均与各类教师更加善于理解他人、善于理解自己以及研究性思维的成长有关,对各类教师长期的专业发展都会形成积极影响。最后,研究者基于四个理由,提出:在现阶段,对评优课磨课活动的研究是一项“尚在起点的探索”。

邹红燕[4](2021)在《指向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理论,通过实际的调查,分析目前小学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中语文核心素养的缺位问题及剖析问题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探寻切实可行的古诗词教学优化策略。本研究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主要是从研究的缘起、研究意义、核心概念界定、相关文献综述、研究目的、研究内容以及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等角度进行论述。第二章尝试通过从小学古诗词教学特征和教材中出现的数量及选文情况等方面去把握小学古诗词教学与语文核心素养之间存在的联系,于此挖掘出语文核心素养与小学古诗词教学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正向联系。第三章中以实习学校R小学为调查场域,通过采用两种调查方式了解目前小学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现状,一种是以R小学中高年级学段的学生为对象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另一种是面向语文教师展开访谈,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基础上对学生问卷及教师访谈的结果进行整理,以期能较为完整地了解目前基于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的现状。第四章中总结了根据调查后发现的一些问题,例如,语言方面:强调背诵默写,忽视诵读价值;思维方面:直接灌输诗意,缺乏学生探究;审美方面:教学模式单一,忽视审美体验;文化方面:局限教材古诗,文化素养不高等。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尝试从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去剖析问题的成因,得出如下的结论:目前的小学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在语言层面,师生缺乏对古诗词语言特点的感知;在思维层面,师生缺乏对古诗词思维提升的探究;在审美层面,师生缺乏对古诗词审美特质的体悟;在文化层面,师生缺乏对古诗词文化传承的拓展。第五章是从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在培育学生语言素养方面,提出诵读吟咏、读写结合;在培育学生思维素养方面,提出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在培育学生审美素养方面,提出对比阅读、创设情境;在培育学生文化素养方面,提出开展诗词活动、探究历史故事等。第六章是对本研究所做的总结以及展望。

方德佺[5](2021)在《让听写有新作为——薛法根老师听写教学片段赏析》文中认为听写,在20世纪80年代我初入教坛时,几乎是每一篇课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但由于形式呆板,程序固定,时间一久,学生的听写就是陷入一种被动、机械的状态,其效果免不了要大打折扣。新课改后,听写被看作是一种单调机械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很少见到有人用,尤其是公开课上,听写更是无影无踪。

陈玲[6](2020)在《小学语文融合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教学》文中指出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以来,我国的教育发生了较大的变革。近年来,在基础教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等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长期以来,各阶段的理科教学及研究都高度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而文科教学及相关的研究关注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相对较少。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有着其他学科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小学语文是集工具性、实用性和人文性为一体的基础学科,也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主阵地,承载着重要的育人使命。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了大量与科学有关的故事,这些故事形象生动又富有科学趣味,深受学生的喜爱。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不仅要夯实学生的人文素养基础,还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那么,如何将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才能为更好地培养全面发展的科技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呢?这正是本研究将要探讨的问题。本文分为四个章节,即第一章绪论,该部分包括研究的背景缘由、方法、意义及理论基础;第二章是国内外研究现状,分别阐述国内外在科学素养教育方面的研究现状;第三章是小学语文融合语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教学。该部分从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材的特点、知识的拓展与迁移、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等几个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将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教育有机地融合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去。阐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语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途径和方法,列举了一些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详细说明。第四章是结语与展望,该部分在前面的论述基础上,结合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和学生实际,对如何开展小学语文融合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教学提出如下参考建议:(1)更新教学理念,重视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融合;(2)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构建包容性的课堂;(3)充分发掘文本的科学资源,渗透科学素养教学;(4)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多维空间突破教学难点。笔者希望可借此研究抛砖引玉,为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探索出新思路,并引发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多角度思考,呼吁相关教育研究者对小学语文融合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教学更多的关注,以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内容,同时,对小学语文融合语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教学前景进行展望。

夏依热木·雪克来提[7](2020)在《PBL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PBL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方法。PBL教学法的宗旨也是让学生通过在实际问题情境中合作学习和探索,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提高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被认为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正面影响。PBL教学法具有激发认知的效果,并可促进知识的正迁移,提高对学科问题的固有兴趣,进而提升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时也为学生提供着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的有效途径。PBL教学法在文科领域应用较少,但因该教学法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以及提倡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得到语文学科相关人士的重视。PBL教学法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与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谋而合。将PBL教学法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相结合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为“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第四学段阅读教学目标的要求,同时也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体现。本文主要研究PBL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用性,以期改进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本实验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与实验分析法,对PBL教学法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相结合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比较传统教学法与PBL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PBL教学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除此之外,通过PBL教学法,学生也能够在积极探索中,增强对语文课文的感悟,从而加深对语文课文的记忆与理解程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成绩。但是,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实施PBL教学法,依旧存在时间管理不严谨、教师没有采用更为合理的干预手段,学生的讨论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的等在未来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包括教师需要进一步加强干预指导、控制PBL教学法的时间分配以及完善小组分配机制等,才能够有效推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PBL教学法的有效融合从而为充分发挥PBL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李彤[8](2020)在《小学语文猜读法教学运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阅读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能够帮助小学生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激发起小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促成其阅读思维的初步养成,保障其语言表达系统的健康发展,为其流畅阅读打下思维根基,进而拓宽其知识视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由于受到自身知识积累、阅历经验等固有条件的束缚,导致其不可避免地遇到或多或少的阅读障碍,这些障碍的出现,直接影响到小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基于此,我将猜读法运用于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试图通过对文献的梳理、理论的分析、实践的探索、经验的总结、教学案例的解读等讨论出猜读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发展价值,理顺出其具体表现形式,阐释其实施策略,进一步得出猜读法教学运用的有效流程,为指导小学生顺利阅读提供富有价值的方法参照。猜读法的提出基于“阅读心理学”、“召唤结构”、“建构主义”和“游戏精神”理论,文本的半透明性和读者的独特个性都促使着“猜读”成为小学生实现完整阅读、建构阅读期待、获得快乐体验的必不可少的环节。猜读法作为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具有让“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提升”、“学生的思维潜能得到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完善”、“学生的阅读反应个性化得到彰显”的重要发展价值。对于强化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感受力、想象力、记忆唤醒能力和迁移运用能力均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教师在运用猜读法进行教学时也进一步激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创新了与学生的对话交流方式、实现了课堂环节的环环相扣。猜读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根据猜读点所在的位置,可以将其分为诸如字、词、句、标点符号、修辞手法、插图、注释、单元导读、题目、人物、情节、思想内涵等“基于文本内在内容的猜读”和诸如作者、背景、与其他文本的关系、文化意向等“基于文本外在背景的猜读”。由于猜读法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致使基于猜读法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亦呈现出不同的课堂组织形式,践行着不同的课堂实践策略。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有无预习”的课前差异,但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都必须遵循如下五个步骤流程循序进行,即“准确评判预习内容”、“恰切选取献疑位置”、“巧妙安排悬疑路径”、“多元引导解疑方略”、“合理论证析疑结论”,以保障猜读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高效、合理、扎实运用。

刘昀[9](2020)在《小学语文中年段阅读教学中教师朗读指导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朗读指导在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随声音的流淌领会作品的内涵意蕴,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思想情感,同时朗读时声音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可以令学生揣摩文章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秘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于朗读指导界定不明,随意指导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明确朗读指导的内涵价值,探寻当前的朗读指导现状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以教师朗读指导为研究方向,考虑到中年段学生的朗读积累以及阅读教学的目标任务,故而将研究范围锁定在中年段。笔者通过文献分析,根据朗读学、语言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结合自己的思考提出小学语文中年段朗读指导的理论体系,其中涉及第一章的核心概念界定、中年段的朗读能力和朗读要求以及朗读指导在阅读学习、教师风格形成、学生人格发展三方面的价值意义;第二章朗读指导的基本要素,包括朗读指导的过程、朗读指导的内容、方式以及评价等。以此为依据,笔者采用课堂观察法和访谈法,进入真实的小学语文课堂,对于师生的朗读行为特别是教师的朗读指导展开研究,涉及朗读指导的内容、方式和评价等多个维度的研究,主要以质性观察为主、量化数据为辅,并就其中的问题展开原因分析。经过研究发现,当前朗读指导在一线教学中颇受重视,但是在指导的有效性方面还有所欠缺,加之部编版教材的大力推广,笔者将结合具体的名师课例,提出自己的朗读指导应用建议,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基于指导内容的优化策略、基于指导方式的优化策略和基于评价的优化策略。朗读指导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教师需要结合自身的朗读水平、学生的情况、文本的特点个性化地使用,本研究当中提出的应用建议仅供一般参考,希望能对语文教学有所助益。

唐琪[10](2020)在《基于文体意识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的母语教育历来十分重视文体研究,文体论是文章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体裁丰富多样,不同体裁的课文必须采用不同的教法,教师自然也就必须要了解相关的文体知识,具有敏锐的文体意识,依据文体特点定位教学目标、发掘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切入语用训练,真正实现文体的教学价值,提升语文教学的品质。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从文体意识角度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状况展开研究,以期对教学设计的优化提供有效建议和帮助。首先,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梳理了国内外基于文体意识的语文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与研究。其次,走进小学语文课堂,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了解教师是否具备文体意识,文体意识在教学设计中如何体现,从而构建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实践知识,为编制现状调查工具提供依据。根据前期调查中获悉的现象和发现的问题,笔者编制教师访谈提纲和调查问卷,对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文体意识状况进行调查,通过对教学设计观点的分析,取得以下研究发现:教师在课标解读、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学段差异、写作训练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文体意识,在文体取向定位、文体界定和分类等方面文体意识尚显薄弱,具体表现为:文体界定和分类不明确;文体是主题教学的“工具”;学习内容重考试轻文学;教学方法缺乏文体针对性;缺乏文体探究和体验式学习;缺少文体方面的教学总结。针对教学设计反映出的文体意识薄弱问题,笔者尝试从总体和具体两个角度提出改进建议,以期能增强小学语文教师的文体意识,优化其教学设计。总体建议包括:明确界定和重新厘清小学文体分类;正确认识文体意识和文体教学取向;强化教师对专业文体知识的学习;研究不同学段学生的文体认知差异。具体建议则针对教师在定位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采用教学方法时如何凸显文体意识提出相应做法。另外,为了使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改进更具有文体针对性,笔者展示了童话故事、民间故事、儿童诗、宋词、散文、小说、说明文七种小学常见文体的优质教学设计案例,并且从文体意识角度对案例的设计意图、教学过程等方面做分析,结合案例分析提出具体文体的教学设计建议。

二、笑得透明的薛法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笑得透明的薛法根(论文提纲范文)

(1)文本解读的“切口”(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本形式的两个方面
二、文本内涵的三个层次
三、文本解读的六种方法

(2)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析出与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1.国家出台系列美育政策重视其重要作用
        2.当前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
        3.审美教育与语文教育的融合是应然走向
    (二)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简要评价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五)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1.研究重点
        2.研究难点
        3.研究创新点
一、语文审美教育的理论概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1.统编小学语文教材
        2.审美教育
        3.语文审美教育
        4.审美教育内容
    (二)语文审美教育的特征
        1.形象性
        2.情感性
        3.愉悦性
    (三)语文审美教育的功能
        1.内在审美功能: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2.外在工具功能: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二、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析出与分析
    (一)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整体文体概况
    (二)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具体析出与描述
        1.文学美的析出与描述
        2.文章美的析出与描述
    (三)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特点分析
        1.文体丰富多样,不同文体凸显出不同的审美特质
        2.顺序编排合理,契合小学生审美心理的特点
        3.内容凸显立德树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析出利用存在的问题与辨析
    (一)审美教育内容析出利用存在的问题
        1.审美教育内容较为隐晦,缺乏直接感知性
        2.突出强调语文要素,审美教育目标相对模糊
        3.审美教育内容分布杂糅零散,缺乏系统性
    (二)审美教育内容析出利用存在问题的原因辨析
        1.教材呈现方式的局限导致审美教育内容缺乏直接感知性
        2.本体性教学思潮声起造成审美非本体性教学内容淡化
        3.审美内容类别的复杂多元致使分布零散且交融并存
四、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组织与运用建议
    (一)关注审美主体,增强师生自身的审美素养
        1.提升教师的审美素养,加强审美感受能力
        2.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动性
    (二)立足语文学科特性,强化语文美育教学的目标管理
        1.基于核心素养,把握语文美育教学方向
        2.研习课程标准,明确语文美育课程目标
    (三)遵循教材审美内容特点,灵活运用教材美育资源
        1.根据不同文体审美特质,提取教材美育因子
        2.把握学生审美心理特点,促进教学过程审美化
        3.瞄准立德树人主风向标,培育学生审美能力
    (四)依托校本教学研究,构建系统化实施保障机制
        1.拟定研究主题,开展理论学习
        2.观摩名师课例,走向专业评课
        3.深钻语文教材,实施协同备课
        4.借助集体智慧,完善评价体系
五、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二)期刊类
    (三)学位论文类
    (四)标准类
    (五)其他类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磨的是课,成的是人 ——数学评优课磨课活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缘起
        1.1.1 几个机缘
        1.1.2 初步推断
    1.2 研究问题
        1.2.1 研究问题的孕育
        1.2.2 研究问题的确立
    1.3 概念界定
        1.3.1 数学评优课
        1.3.2 数学评优课磨课活动
    1.4 研究背景
        1.4.1 通过优秀课评比推动教师发展:中国特色待阐扬
        1.4.2 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教育发展新征程
        1.4.3 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导向:相关研究正蓬勃
    1.5 研究意义
        1.5.1 增益中国数学教育教研的特色
        1.5.2 丰富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1.5.3 引导数学教师备好课、上好课
        1.5.4 支持教研员有效组织教研指导
第2章 文献述评
    2.1 文献主题的设计与组织
    2.2 关于数学评优课磨课活动
        2.2.1 优质数学课堂特征维度
        2.2.2 已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2.3 关于数学教师专业发展
        2.3.1 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2.3.2 数学教师的专业学习
    2.4 关于数学课例研究
        2.4.1 数学课例研究的过程与特点
        2.4.2 数学课例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方法论:实践现象学
        3.1.1 本研究的基本定位和范式取向
        3.1.2 研究者的人际关系和自身特点
        3.1.3 方法论的规划选取和基本含义
        3.1.4 来自实践现象学的多层次启发
    3.2 研究思路与过程
        3.2.1 积累与感悟已有认识
        3.2.2 体验与洞见真实活动
        3.2.3 反思与直观活动本质
    3.3 研究方法与对象
        3.3.1 观察法
        3.3.2 访谈法
        3.3.3 出声思维
        3.3.4 自我反思
    3.4 资料整理与分析
        3.4.1 资料的汇总与归类
        3.4.2 资料的理解与反思
        3.4.3 资料的提炼与呈现
    3.5 研究效度与伦理
        3.5.1 研究的效度
        3.5.2 研究的伦理
    3.6 论文结构与写法
        3.6.1 论文的结构
        3.6.2 论文的写法
第4章 数学评优课磨课活动中“课”的改进
    4.1 以发现问题为目的观察试教
        4.1.1 依据学生表现发现关键事件
        4.1.2 在分析关键事件中提出问题
        4.1.3 小结:“烤”
    4.2 理解数学知识的境脉与本质
        4.2.1 探究教材的编写逻辑与意图
        4.2.2 从其他版本教材里获得启发
        4.2.3 在数学知识体系中寻根究底
        4.2.4 小结:“吃橘子”
    4.3 基于经验推理把握未知学情
        4.3.1 挖掘不同学情的特点与需求
        4.3.2 结合潜在难点制定教学目标
        4.3.3 小结:“境与径”
    4.4 编排创意的课堂结构与任务
        4.4.1 建立简洁且深刻的课堂结构
        4.4.2 设计合理创新的活动与问题
        4.4.3 把握课堂容量与时间的平衡
        4.4.4 小结:“神来之笔”
    4.5 设计灵活的启发时机与策略
        4.5.1 推测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进程
        4.5.2 预设弹性化的适时启发策略
        4.5.3 规划即时性教学决策的方向
        4.5.4 小结:“出彩”
    4.6 “因师施磨”迭代推进问题解决
        4.6.1 注重教师的特质和自我建构
        4.6.2 试教不同学情调适教学实施
        4.6.3 小结:“陪伴”
    4.7 本章总结
第5章 数学评优课磨课活动中“人”的发展
    5.1 参赛教师的主要发展
        5.1.1 课堂教学中的能力发展
        5.1.2 磨课活动中的能力发展
        5.1.3 磨后反思中的能力发展
        5.1.4 研究性思维的整体优化
        5.1.5 小结:“名师之智”
    5.2 教研员的主要发展
        5.2.1 理解教师能力的精深
        5.2.2 教学设计能力的精进
        5.2.3 磨课组织能力的精湛
        5.2.4 研究性思维的持续完善
        5.2.5 小结:“教研之慧”
    5.3 专家教师的主要发展
        5.3.1 教学创新能力的改良
        5.3.2 指导教师方法的改进
        5.3.3 教研合作意识的改善
        5.3.4 研究性思维的不断突破
        5.3.5 小结:“专家之谋”
    5.4 研究者的主要发展
        5.4.1 作为“局内人”的诸多发展
        5.4.2 作为“局外人”的诸多发展
        5.4.3 研究性思维的融合发展
        5.4.4 小结:“科研之思”
    5.5 本章总结
第6章 结论与启示
    6.1 结论
        6.1.1 关于数学评优课磨课活动中“课”的改进
        6.1.2 关于数学评优课磨课活动中“人”的发展
    6.2 启示:“尚在起点的探索”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英文文献
附录1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整体建构)》现场评优课教学设计
附录2 《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第一课时)》现场评优课教学设计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行的是路,知的是情

(4)指向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古诗词教学有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当前古诗词教学在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存在问题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核心素养
        (二)语文核心素养
        (三)古诗词
        (四)古诗词教学
    四、文献综述
        (一)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
        (二)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
        (三)关于古诗词教学的研究
        (四)对已有研究的总结与评价
    五、研究目的与内容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路径图
第二章 语文核心素养与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关系
    一、古诗词为语文核心素养培育提供教学资源
        (一)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特点
        (二)小学古诗词在部编版教材中的数量及选文情况
    二、语文核心素养为小学古诗词教学提供目标导向
        (一)培育小学生的语言素养
        (二)培育小学生的思维素养
        (三)培育小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培育小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小学古诗词教学能够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发挥正向功能
        (一)落实小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二)实现小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三)提升小学生审美的鉴赏与创造
        (四)促进小学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第三章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现状调查
    一、开展调查
        (一)以学生为对象的问卷调查
        (二)以教师为对象的访谈调查
    二、学生问卷结果整理
        (一)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态度、倾向及建议
        (二)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效果
    三、教师访谈结果整理与分析
        (一)教师对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古诗词教学的看法
        (二)教师对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古诗词教学的建议
第四章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一、小学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在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上存在的问题
        (一)语言方面:强调背诵默写,忽视诵读价值
        (二)思维方面:直接灌输诗意,缺乏学生探究
        (三)审美方面:教学模式单一,忽视审美体验
        (四)文化方面:局限教材诗词,文化含量不足
    二、小学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在落实古诗词教学上存有问题的原因
        (一)语言层面,缺乏对古诗词语言特点的感知
        (二)思维层面,缺乏对古诗词思维提升的探究
        (三)审美层面,缺乏对古诗词审美特质的体悟
        (四)文化层面,缺乏对古诗词文化传承的拓展
第五章 指向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优化策略
    一、感知诗词之言,立足语言建构与运用
        (一)诵读吟咏,涵养语言素养
        (二)读写结合,夯实语言基础
    二、探究诗词之情,着眼思维发展与提升
        (一)想象画面,形成发散思维
        (二)联系生活,触发情景思维
    三、体悟诗词之美,激发审美鉴赏与创造
        (一)对比阅读,挖掘审美特质
        (二)创设情境,增强审美体验
    四、拓展诗词之味,深化文化传承与理解
        (一)诗词活动,推动文化传承
        (二)探究历史,促进文化理解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
        (一)研究发现
        (二)研究不足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关于小学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B 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6)小学语文融合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缘由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缘由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法
        1.2.2 叙事研究法
        1.2.3 经验总结法
    1.3 研究意义
    1.4 理论基础
        1.4.1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1.4.2 最近发展区理论
        1.4.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科学素养教育的研究现状
    2.2 国内科学素养教育的研究现状
第三章 小学语文融合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教学探究
    3.1 注重朗读感悟,深挖文本资源,渗透科学素养
    3.2 更新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渗透科学素养
    3.3 利用科学素材,激发主观能动性,训练科学思维
    3.4 合理拓展延伸,促进科学思维形成,感悟文本科学内涵
    3.5 融入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让课堂充满人文味与科学味
    3.6 整合学科资源和多媒体技术,拓宽学习空间
    3.7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打破学科壁垒,突破教学难点
第四章 结语与展望
    4.1 结语
        4.1.1 更新教学理念,重视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融合
        4.1.2 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构建包容性的语文课堂
        4.1.3 充分发掘文本的科学资源,渗透科学素养教学
        4.1.4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多维空间突破教学难点
    4.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7)PBL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1.2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应用价值
    1.3 研究目的
    1.4 文献综述
        1.4.1 PBL教学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1.4.2 PBL教学法基本要素研究
        1.4.3 PBL教学法实践应用研究
    1.5 相关核心概念界定
        1.5.1 PBL教学法
        1.5.2 语文阅读教学
    1.6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1.6.1 研究思路
        1.6.2 创新点
2.PBL教学法的实施流程及实质
    2.1 PBL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2.1.1 创设问题情境
        2.1.2 基础概念学习
        2.1.3 学习小组合作
        2.1.4 成果展示汇报
        2.1.5 教学效果评价
        2.1.6 PBL教学法的实质分析
    2.2 PBL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流程
        2.2.1 组织小组,分工合作
        2.2.2 创设问题,激发兴趣
        2.2.3 采取行动,解决问题
        2.2.4 共享交流,自我反思
3.实验设计及分析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3 实验设计
        3.3.1 实验控制变量
        3.3.2 实验案例分析
        3.3.3 实验教学设计
        3.3.4 测试卷分析
        3.3.5 问卷调查表分析
    3.4 实验过程
        3.4.1 对照组教学过程
        3.4.2 实验组教学过程
    3.5 实验分析
        3.5.1 提出有效性问题
        3.5.2 合作探究
        3.5.3 教学成果展示
        3.5.4 评价反思
        3.5.5 实验教学总结
        3.5.6 实验反思与改进
4.实验结果与讨论
    4.1 一般资料
    4.2 前测分析
        4.2.1 前测成绩分析
        4.2.2 前测问卷分析
        4.2.3 小结
    4.3 后测分析
        4.3.1 后测成绩分析
        4.3.2 后测成绩分段分析
        4.3.3 后测问卷分析
        4.3.4 小结
    4.4 写作成绩分析
    4.5 访谈分析
5.总结与启示
    5.1 成效总结
        5.1.1 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5.1.2 增强学生合作能力
        5.1.3 激发学生上台展示兴趣
        5.1.4 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5.1.5 有助于学生成绩的进步
    5.2 实验改进策略
        5.2.1 优化时间管理策略
        5.2.2 教师要努力提升干预能力
        5.2.3 要贯彻实施学生合作学习模式
    5.3 本研究的不足与反思
结语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参考文献
致谢

(8)小学语文猜读法教学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古诗文、文言文教学中的猜读方法研究
        (二)关于猜读策略的研究
        (三)关于猜读续写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案例研究
        (三)行动研究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一)猜读
        (二)猜读法
    二、理论基础
        (一)阅读心理学
        (二)召唤结构
        (三)建构主义
        (四)游戏精神
第二章 猜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发展价值
    一、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提升
    二、学生的思维潜能得到激发
    三、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完善
    四、学生的阅读反应个性化得到彰显
第三章 小学语文猜读法具体表现形式
    一、基于文本内在内容的猜读
        (一)语言文字
        1.字
        2.词
        3.句
        4.标点符号
        5.修辞手法
        (二)助读系统
        1.插图
        2.注释
        3.单元导读
        4.题目
        (三)思想内容
        1.人物
        2.情节
        3.思想内涵
    二、基于文本外在背景的猜读
        (一)作者
        (二)背景
        1.写作背景
        2.历史背景
        (三)与其他文本的关系
        1.关联文本
        2.原型文本
        (四)文化意向
第四章 小学语文猜读法课堂实践策略
    一、小学语文猜读法课堂组织形式
        (一)有预习的课堂教学
        (二)无预习的课堂教学
    二、小学语文猜读法教学运用流程
        (一)准确评判预习内容
        (二)恰切选取献疑位置
        (三)巧妙安排悬疑路径
        (四)多元引导解疑方略
        (五)合理论证析疑结论
第五章 小学语文猜读法案例及解析
    一、基于有预习的课堂教学案例:《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一)背景
        (二)案例介绍
        (三)案例解析
    二、基于无预习的课堂教学案例:《三笑》
        (一)背景
        (二)案例介绍
        (三)案例解析
    三、基于行动研究的课堂教学案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一)背景
        (二)案例介绍
        (三)案例解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小学语文中年段阅读教学中教师朗读指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中年段与朗读指导概述
    第一节 朗读指导相关概念
        一、阅读教学
        二、朗读
        三、朗诵、吟诵、诵读
        四、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第二节 中年段朗读指导依据
        一、中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二、中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课标和教材相关要求
    第三节 小学语文中年段朗读指导的价值
        一、基于小学语文中年段阅读学习的价值
        二、基于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价值
        三、基于中年段学生人格发展的价值
第二章 小学语文中年段阅读教学朗读指导的基本要素
    第一节 朗读指导的过程
        一、理解作品
        二、形之于声
        三、声及听众
    第二节 朗读指导的内容
        一、感情色彩
        二、语言奥秘
        三、读者身份
        四、表情状态
        五、声音技巧
    第三节 朗读指导的方式
        一、具体感受
        二、对话讨论
        三、联想想象
        四、自读感悟
        五、教师范读
    第四节 朗读指导的评价
        一、针对性
        二、阶段性
        三、多元性
第三章 小学语文中年段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的实践现状
    第一节 调查设计与实施
        一、观察对象
        二、观察量表的设计
        三、记录和统计方法
    第二节 朗读指导的实践观察结果
        一、朗读指导内容的观察分析
        二、朗读指导方式的观察分析
        三、朗读指导评价的观察分析
        四、观察结论
    第三节 朗读指导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分析
        一、教师对于朗读指导的认识存在偏差
        二、教师自身朗读能力有限
        三、对学情了解不足
        四、文本解读能力欠缺
第四章 小学语文中年级朗读指导有效性的优化策略
    第一节 基于指导内容的优化策略
        一、找准感情基调
        二、挖掘语言趣味
        三、明确读者身份
        四、优化朗读状态
        五、渗透朗读技巧
    第二节 基于指导方式的优化策略
        一、强化真实感受
        二、助力联想想象
        三、鼓励自读尝试
        四、提升范读水平
    第三节 基于朗读指导评价的优化策略
        一、加强反馈的针对性
        二、鼓励个性化朗读
        三、关注评价的阶梯性
结语
附录一 小学语文中年段阅读教学中教师朗读指导情况的观察表
附录二 小学语文中年段阅读教学中教师朗读指导访谈提纲(教师版)
附录三 小学语文中年段阅读教学中教师朗读指导访谈提纲(学生版)
附录四 课堂观察样本目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致谢

(10)基于文体意识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课标对语文教学的文体要求
        (二)新教材对教学设计的新挑战
        (三)教学实践中忽视文体的现象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状况
        (二)国外研究状况
        (三)研究反思与展望
    四、研究目标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课堂观察法
        (三)访谈法
        (四)问卷法
第一章 理论探讨
    一、文体意识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一)文体
        (二)文体分类
        (三)文体意识
    二、语文教学设计的概念与内涵
    三、文体的教学意义和价值
        (一)提升教学品质,彰显核心价值
        (二)促进语言习得,培养语用能力
        (三)丰富文学体验,提高文学素养
        (四)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热情
第二章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前期调查
    一、课堂观察内容与工具
    二、课堂观察记录与结果
        (一)导入方式
        (二)教学语言
        (三)讲解方式
        (四)课堂总结
        (五)应用练习
第三章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状况调查
    一、教师访谈分析
        (一)访谈的对象与提纲
        (二)访谈的记录与结果
    二、问卷调查分析
        (一)问卷的编制与设计
        (二)发放的准备与实施
        (三)数据的检验与分析
        (四)数据的统计与描述
第四章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文体意识表现
    一、具备文体意识的表现
        (一)教师了解课标提出的文体要求
        (二)教学内容体现出课文文体特点
        (三)不同文体的教学有各自的重难点
        (四)根据学生文体认知水平调整教学
        (五)读写练习和拓展涉及文体运用
    二、文体意识薄弱的表现
        (一)文体界定和分类不明确
        (二)文体是主题教学的“工具”
        (三)学习内容重考试轻文学
        (四)教学方法缺乏文体针对性
        (五)缺乏文体探究和体验式学习
        (六)缺少文体方面的教学总结
第五章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改进建议与示例
    一、改进教学设计的总体建议
        (一)重新厘清和明确界定小学文体分类
        (二)正确认识文体意识和文体教学取向
        (三)强化教师对专业文体知识的学习
        (四)研究学生的文体认知水平差异
    二、改进教学设计的具体建议
        (一)教学目标的定位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三、教学设计示例与建议
        (一)童话故事教学设计案例
        (二)民间故事教学设计案例
        (三)儿童诗教学设计案例
        (四)宋词教学设计案例
        (五)散文教学设计案例
        (六)小说教学设计案例
        (七)说明文教学设计案例
结语
附录一 课堂观察表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三 教师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二、期刊类
    三、学位论文
后记

四、笑得透明的薛法根(论文参考文献)

  • [1]文本解读的“切口”[J]. 薛法根. 小学教学设计, 2021(28)
  • [2]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析出与利用研究[D]. 林艳萍.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3]磨的是课,成的是人 ——数学评优课磨课活动的研究[D]. 朱晨菲. 华东师范大学, 2021(08)
  • [4]指向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研究[D]. 邹红燕.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5]让听写有新作为——薛法根老师听写教学片段赏析[J]. 方德佺. 新教师, 2021(03)
  • [6]小学语文融合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教学[D]. 陈玲.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7]PBL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夏依热木·雪克来提.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6)
  • [8]小学语文猜读法教学运用研究[D]. 李彤.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9]小学语文中年段阅读教学中教师朗读指导的研究[D]. 刘昀.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10]基于文体意识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D]. 唐琪.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带着透明微笑的谢法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